香港第3大疾病殺手 拆解心臟病表徵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17/04/20 16:52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56

分享:

分享:

50歲男工程師單志華,因心臟病發致左心室衰竭,目前心臟功能餘下不足1成半,需植入體外心室輔助裝置續命,瑪麗醫院憂病人再度出現併發症危及生命,呼籲有心人捐出A或O血型的心臟,延續生命。

心臟病是本港第3號疾病殺手,僅次於癌症和肺炎,近年也有不少名人險被心臟病推進鬼門關。2015年,因心臟病而死亡的登記死亡人數有6,190人。本港過去有不少名人都曾心臟病發,包括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及康宏行政總裁莊偉忠,而香港工業總會名譽會長、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劉展灝於去年因心臟病發逝世。

到底心臟病是什麼?現根據醫管局資料為大家解構:

心臟病病徵

當心臟的某一部份發生病變、損傷、甚至壞死,便會形成心臟病。這時,心臟的功能減弱, 而身體的其他器官亦會受到影響。若想知道自己有否患上心臟病,首先應留意下列的徵狀:

  • 心絞痛 
     
  • 胸部呈壓迫感 
     
  • 劇痛可擴展至頸部、手臂及下顎 
     
  • 心律紊亂 
     
  • 水腫 
     
  • 氣促、出冷汗 
     
  • 暈眩、乏力 
     
  • 噁心、作嘔

各種心臟病中,以冠心病最為普遍。冠心病的病人都需要長期服藥,包括各類的心臟藥物,以幫助血管擴張,促進心臟功能及防止血栓形成閉塞冠狀動脈。此外, 因病況而定,病人可能需要服食其他藥物以抑制血壓、血糖或血脂肪等。

如有以上徽狀,應盡快見醫生,進行運動心電圖或心導管作進一步檢查。

心臟科專科醫生黃品立曾接受經濟日報訪問指,心臟衰竭是有迹可尋,如發現氣促、暈眩、腳腫及體力不足,應盡快求醫。事實上,現時科學昌明,病人若在非嚴重情況下求醫,一般可靠藥物及儀器治療,甚至以器官移植維持生命。

至於預防心臟衰竭,他建議作息定時,保持心境開朗,多做運動,戒煙戒酒,又特別提醒工作人士,如患感冒不應亂買成藥,最重要是留家休息。

心臟病發的即時處理

當你感覺胸部不適或翳痛時,宜停止所有活動及休息,也不要驚慌和緊張,盡量放鬆以保持冷靜(可作深呼吸以助鬆弛)。

另外,當停止活動後,如果仍出現胸部不適,即須含第一粒舌底丸,5分鐘後,仍有持續性胸部翳痛或壓迫感,可每相隔5分鐘含第2粒,甚至第3粒舌底丸。可是,若在十分鐘內,前後共含服3粒舌底丸,仍未能解除症狀,或不適的症狀有增劇趨向,則可能是心臟病發,此時即電「999」通知救護車,護送至附近急症室診治。

地中海式飲食有助心臟健康

外國很多研究指出,地中海式飲食與心臟健康和長壽有密切關係。地中海飲食的主要食物包括:全穀類、新鮮蔬果、深海魚、瘦白肉、橄欖油、堅果、少量紅酒。尤其深海魚含豐富奧米加3脂肪酸,有助調整膽固醇,保護心臟。

現時心臟病有年輕化趨勢,臨床發現部份患者只有30多歲,建議有高血壓,高血糖,高膽固醇,肥胖及有家族病史的人應及早檢查。

【其他熱話】贏在轉跑綫?趙榮德:很多DSE狀元來自普通幼小

【其他熱話】抑鬱症不可怕 教你如何陪伴他們走過憂鬱的日子

【其他熱話】換肝要等逾3年 一幅圖睇香港器官捐贈輪候時間